我要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业服务 » 营销推广 » 正文

豆瓣真的已经“失去生命力”了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09

豆瓣在许多人眼中已经是一款显著进入了“衰退期”的互联网产品。

1. 

如果要看数据,近几年的豆瓣可以说是毫无争议的处于“失势”之中。

根据Alexa的统计,豆瓣的网站排名在过去一年内只降不升,且降了 500 多名。鸟哥aso提供的数据也显示,豆瓣APP在APP榜上的表现一直不佳,免费APP榜上排在 200 名以外,最差的时候掉到将近 300 名。这跟常年霸占着APP榜首的APP抖音相比——抖音 Tik Tok甚至还刚刚登上了苹果商店全球下载量第一名,确实是光芒暗淡了很多,各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说这些数据都不能直观的反应出移动互联网时代豆瓣的颓势,我们可以再来对比一下同为互联网社区类产品,在 2012 年前后曾经和豆瓣用户体量所差无几,一时间齐头并进互为瑜亮的微博。

如今,豆瓣的日均UV是 200 万多一些,而微博为一亿多—— 5 年过去,创办于 2005 年的豆瓣与 2009 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微博之间,前者在日均UV上要比后者差了 50 倍都不止——如今豆瓣的日均UV只是微博的零头的零头。

由于这种颓势,这几年主流的商业分析中,豆瓣似乎都不在分析师的眼中,很少有人去探讨豆瓣的功能更新或是运营动作,背后的意思已经很明显:豆瓣早已不是一个可以吸引流量的明星产品了。


除了数据,豆瓣的“衰落”在很多层面看起来都是清晰可见的——

  • 豆瓣的最后一轮融资,是 2011 年完成的 5000 万美元C轮融资。从那时到现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席卷整个世界,而这一切似乎与豆瓣全无关系,近 8 年过去,豆瓣再未完成任何一轮融资。而在 2011 年才开始创办,日后一度跟“豆瓣同城”和“豆瓣小组”颇有几分相似的陌陌,早已是一家近百亿百元市值的公司——豆瓣,似乎错过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机会;

  • 曾经在豆瓣层出不穷的“北京吃喝玩乐”、“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逼组、景涛咆哮组等在整个网络世界中都具备象征性意义的小组,现在都早已烟消云散。现在,你已经很少再能听到有人说起还有些什么有趣的豆瓣小组;

  • 曾经,每一年岁末,整个互联网世界中都会疯狂流传着“豆瓣上年度评分最高的 100 本电影”、“豆瓣最值得阅读的 100 本书”等等被文艺青年和伪文艺青年们视作圣经的各类榜单,如今,你也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

  • 豆瓣的产品更新和升级似乎也不再能够得到主流互联网世界的关注。前段时间,豆瓣发布了新版本的豆瓣音乐APP,并精心设计了“音乐地图”这样颇具特色的功能,然而,你几乎在各种媒体上看不到关于这款APP的报道。

......

如此种种,让人很容易相信,豆瓣的衰颓似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果从行动来看,豆瓣团队似乎并未放弃过试图“重回巅峰”的努力——

  • 2014 年,豆瓣在原有的“豆瓣小组”、“豆瓣读书”、“豆瓣FM”之外又推出了一个名为“豆瓣”的独立APP,试图要将此前被散落在十几个APP中的各种“书影音”、互动相关功能重新整合到一个APP中;

  • 从 2014 年到 2016 年,豆瓣顶着无数用户与非用户的一片骂声,持续进行着豆瓣APP升级迭代,连续发布了2.0,3.0,4. 0 等几个大版本,且每一个版本都有非常大的改动;

  • 2016 年,豆瓣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支官方广告:《我们的精神角落》;

  • 2017 年,豆瓣宣布进军图书出版行业和影视行业;

  • 2017 年,豆瓣同时上线了全新知识付费栏目——《豆瓣时间》,进军知识付费战场;

......

然后,这一系列努力,似乎并未见到太多成效。上面我们看到的数据,已经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问题。

这期间,坊间甚至开始有观点认为,豆瓣走不好商业化道路是由于其文艺气质决定的。因为它最核心的、最具备价值的内容不具有大规模传播的特质。这相当于给豆瓣判了死刑:这场仗不管怎么打,豆瓣都不可能赢。

某种程度上,豆瓣身上,多少充斥着一点“烈士暮年”的意味,映射着诸多壮烈、惋惜与不甘。

然而,如果静下心来思考,豆瓣真的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注定将要走上消亡之路了吗?

对于一个典型的用户,是否会有那么一个或是几个场景下,你会不自觉的打开豆瓣,认为你要找的东西只可能在这里找到?是否存在一些瞬间,你有一些想说的话,犹豫了很久之后却最终只能选择发在了豆瓣上?是否还有一些瞬间,你会觉得豆瓣对你是独特的和无可取代的?

2.

如果2016- 2017 年的豆瓣,都仍然能够将一个原本只是路人的用户一点点转化为离不开它的死忠用户,或许我们至少可以说:它距离“失去自己的生命力”,仍然还有着许多距离。

或许,豆瓣不是“没有了生命力”,它只是太过于独特,也不那么大众。

3.

我有时觉得,豆瓣是一个“向后看”的世界。

互联网世界中,在任何其他平台,用户看到的内容多是最新发生的或是预测未来会发生的,但是豆瓣里住着一个巨大的过去,大到它甚至足够让你去探索,去寻找,去冒险。

之所以说它是一个向后看的世界,是因为这里最重要、最有价值、以很浅的入口可以被直接找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比较遥远的过去的。

几天前,我在微博上闲逛,突然看到一些和音乐家巴赫相关的资料,进而想起来一个我很感兴趣的中国女钢琴家朱晓枚,当即就想要豆瓣上标记一下她的专辑,想着日后有机会一定来听听。

而当我在豆瓣的搜索栏输入“朱晓枚”时,最先跳出了一个纪录片:《朱晓枚:从毛泽东到巴赫》。必须说,这个发现让当时的我兴奋不已。

这样的纪录片独特和小众到什么程度呢,它的评价人数过少以至于根本没有生成评分,评论数只有十几个。但对我而言,这是一部能够让我心跳加速的纪录片——我极度喜欢朱晓枚,但此前却只是零星听过她的一些生平。于是,当我发现有这样一部纪录片能让我更加走近一个自己充分欣赏的人的内心,我注定会为之兴奋。

而我相信,除了豆瓣,我将不可能在任何一个互联网产品或社区上能够找到这部记录片,能够看到她的过去。这样的价值,就是豆瓣所独有的。

从产品功能的设计来看,豆瓣站内不仅广泛存在着这样的优质内容(虽然很多内容确实很小众),且围绕着书影音的优质内容入口还很浅,非常容易找到。

评论区分为“短评”和“长评”又事实上区分出阅读场景和阅读需求,借由点赞数的设置,可以自然完成优质内容的露出,这一切使得这款APP表现的非常用户友好,不会有内容量过重之感。

所以说,豆瓣里有一个存在于遥远过去的世界,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对它的用户敞开,等待着被发现。

这些内容不具有时间向度,因此不会有“重”的感觉。对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来说,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搜索维度,长尾内容不断沉积,使得它有信息爆炸之感。但是对于豆瓣来说,一个内容就是一个内容,它与时间为伴,静静沉淀在豆瓣站内,其价值绝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受到影响,相反,它倒是可能会变得更加珍贵。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久广资本简介 | 久广科技公司介绍 | 久广公共服务平台介绍 | 服务提供商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留言
     
    在线客服